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错觉》|如何避免产生记忆错觉?

[英]茱莉亚•肖 品卷一族
2024-12-10

一本帮助你提升记忆力的书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记忆错觉》是一本让你重新认识自己记忆的书。记忆塑造了我们的经历,是我们“存在”的一个核心,围绕着记忆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身份、关系、期望和梦想。但随着对记忆科学的了解和深入,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记忆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不稳定性。《记忆错觉》这本书告诉我们,可以怎样偷取别人的记忆;一个清白的人如何变得坚信自己犯下了并未发生过的罪行;怎样删除旧记忆、植入新记忆,从而把我们的“过去”篡改得面目全非。只有完全了解记忆的科学原理之后,才能知道怎样避免产生记忆错觉,如何利用有效的记忆术提升自己的记忆力。

关于作者:

茱莉亚•肖,伦敦南岸大学法律与社会学系的高级讲师、高级研究员,也是犯罪心理学记忆科学领域的专家,曾担任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记忆专栏”的主笔,探讨记忆是如何误导人的。茱莉亚有关虚假记忆的研究还被 BBC 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在欧美国家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学什么:

1、为什么我们的记忆不可靠?

2、记忆是如何被虚构的?

3、如何提升记忆力?

一、记忆并不可靠

1、童年记忆不可靠

在谷歌上,“我记得自己出生的过程”的词条,有六千二百万条搜索记录,而“我记得自己婴儿时期的事”的词条,搜索记录更是达到了一亿五千四百万条,可见人们对婴儿时期的记忆有多着迷。

很多人说记得当初照顾自己的保姆长什么样子,记得自己的婴儿床是什么颜色,甚至还有的人能记起一些更小的细节,但认知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研究都已经证明,成年人是无法准确回忆起婴儿或者幼儿时期的事情的。

科学家们发现,普通人能够持续到成年的记忆,最早是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形成的。在三岁之前,婴儿大脑中负责长期记忆的前额叶和海马体都还没有发育成型,根本不可能拥有长期记忆。而且在三岁之前,任何事物在婴儿眼里都是新鲜的外部刺激,婴儿并不知道这些信号哪些是重要的,需要被记住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就更不用说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形成长期记忆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自己记得三岁之前的事情呢?

这是因为人类大脑在形成记忆时,会产生一种叫“来源混淆”的现象,简单说就是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记住信息的内容,但很容易忘记信息的来源。那些婴儿时期的往事,比如婴儿床的样子、玩具的颜色,很有可能来自老照片或者父母的讲述。而这些信息本身是碎片的,大脑会自动把这些碎片信息用一种我们能理解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让我们误以为这就是真实的记忆。

2、成年人存在“虚假记忆”

不只婴儿时期的记忆不可靠,成人的记忆也有很多是虚假的,这是因为大脑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会发生联想激活。所谓联想激活,就是指大脑在处理某个概念时,大脑内和这个概念有关的其他概念会跟着活跃起来,比如你想去游泳,大脑就会自动联想到游泳池和泳衣。如果一个人非常熟悉某个建筑,但这个建筑在二战期间被炸毁了,他知道以后肯定是要重建的,而重建时,肯定少不了脚手架。这些综合起来,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形成一个包含所有信息元素的虚假记忆。 

3、元记忆的虚假

1975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儿童发展研究所教授弗拉维尔发表了一篇论文,他在论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一个词叫“元记忆”。元记忆是指在一个虚假记忆中,人们具有能够自我修正的一种机能。元记忆是一个人对自我记忆系统的认知,包括对记忆量大小的认知、对提高记忆力策略和方法的了解、对自己记忆的监控、以及分辨记忆可信度的能力。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记忆是虚假的时候,其实就是元记忆在起作用,如果没有元记忆,我们就会游离在真实和想象之间,分不清真假。

当然元记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会让虚假记忆有机可乘。书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叙述者说:“我大学是学艺术史的,我小的时候去过佛罗伦萨看大卫像。后来我去伦敦读书,在伦敦博物馆有大卫像同等尺寸的复制品,当我去看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这个雕像比我印象中的瘦小很多。我觉得曾经见过的那尊雕像十分高大壮观。不过,这也许是因为我当时是用小孩子的眼光去看的,才有这样的落差。我把一起来博物馆的爸爸叫过来,告诉他,我的失望。结果爸爸却告诉我,他从没带我去过佛罗伦萨,更没有看过大卫的雕像。”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记忆有问题,后来父亲提醒,他才意识到。所以说,大多数人并不会主动质疑自己的记忆,除非遇到值得质疑的证据,元记忆可以修复虚假记忆这个漏洞,但它本身也存在着漏洞,也会造成虚假记忆。

二、大脑与记忆的关系

要研究记忆,就绕不开大脑。大脑是随着婴儿的成长开始慢慢发育的。研究表明,一个刚满月的婴儿,大脑的体积只有成年人的36%;婴儿一岁时大脑体积大概是成年人的72%,两岁时能达到成年人大脑体积的83%,到了13岁时才能与成年人的大脑完全相等,记忆力的增强,几乎是与大脑发育的时间同步;而单个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却随着大脑的发育,在大量减少。脑科学研究发现,成年人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思维的区域的神经元数量,比新生儿少41%。

神经元是大脑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来处理并传输信息的细胞,神经元大量减少会不会影响大脑机能呢?其实,神经元减少并不是坏事,它是大脑成长的必经过程,也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大脑才能变得更加高效。

人的大脑里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它们相互连接形成神经元网络,这个网络会随着人的经历而改变,每一段新经历都会形成一段新记忆,经历变成记忆的过程,叫做生物冲压。要把新的经历冲压成长期记忆,就需要一种生化合成物质把大脑中已有的神经元联系起来,这个物质叫树突。树突能使神经元伸展并连接起来,两个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叫突触,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裂缝,它是传输器也是接收器。记忆就是信息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结果,这种可以流动的信息也是一种化学介质,叫做“神经递质”。

在了解了大脑记忆的机理后,我们能够知道,当有了新的经历之后,神经元网络就会活跃起来,进行一些列信息的处理,那么,如果没有经历信息,而是用其他方法让大脑里的神经元网络活跃起来,会发生什么呢?

美国神经生物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约翰·奥基夫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电击的方法分别激活实验小白鼠大脑中负责高兴和恐惧的神经元。结果小白鼠也做出了高兴和恐惧的相应反应,这个实验表明,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是完全有可能创造出虚假记忆的。

2013年,《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文中说:“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操纵了老鼠海马体中保存记忆的细胞,成功在老鼠身上制造出了虚假的记忆。”光遗传学技术主要研究利用光来控制那些对光敏感的神经元细胞,只要向被激活的神经元细胞中注入一种光敏蛋白,就可以完成对细胞的控制。

这种方式会激活少量的神经元细胞,同时也会激活某一段回忆。如果把光敏蛋白注入到两个不同的细胞里,再同时刺激这两个细胞,那么这两个细胞中所储存的记忆就会相互关联起来,形成虚假记忆。就像电影中的剪辑,本来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一旦剪辑到了一起,看上去就像完整的一件事。

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发现,记忆的确是可以被创造的,只要了解记忆产生的原理,然后改变一些必要条件,就可以产生虚假记忆。

三、接纳记忆的缺陷

虽然记忆并不完全可靠,但我们仍然需要记忆,就像我们前两天刚刚读过的《时间的秩序》这本书里所说,记忆是构成人的统一性的关键,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之所以是同一个“你”,就是因为有记忆的存在。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让记忆更准确,让自己成为记忆大师。

作者在书中推荐的第一个防止记忆偏差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工具来辅助记忆,比如用采访笔录音,用摄像机拍摄,用日记本记下当天发生的事等等,这可以保证关键信息不会被混淆或者损坏。

第二种方法就是学习记忆术。所谓记忆术,就是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某种特定信息的记忆技巧。这种技巧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利用韵律、利用缩略词、利用现实参照物等等。

英国记忆大师艾德·库克说过:“只要运用得当,再普通的记忆力,也能变得强大无比。”库克曾经做过三项现场记忆表演,一是在一小时时间里记住一千个随机数字;二是在一小时内记住十副扑克牌里所有牌的顺序;三是在两分钟内记住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在完成这三项惊人的表演后,库克告诉现场观众,他的记忆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他掌握了记忆术,而且只要肯学习,几乎所有人都能变得像他一样拥有超强记忆力。现场就真有一名观众,跟着他学习记忆术,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了“美国记忆锦标赛”的冠军。

记忆术是一种专门的训练,有许多具体的方法。《记忆错觉》这本书中也讲了几种记忆术,比如“怪诞效应”。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丽莎·杰拉奇提出来的,他通过实验发现,当要求被测者用尽可能多的表达方法来描写一些场景时,往往是荒诞的句式更容易被记住,而常规的普通句式很难让人留下记忆,比如描写公路上的狗和自行车的场景时,一种表达是“一只狗在沿着公路骑自行车”,另一种是“狗在沿着公路追自行车”,结果大多数参与者都能记住前一句话,却对后一句话没什么印象。

除了“怪诞效应”,作者还在书中介绍了另一种实用的记忆术,叫做“记忆宫殿”。“记忆宫殿”就是以一个我们已熟知的地方为依托,来建立各种联系。这种记忆术的关键是首先得清楚地记住一个房子,也就是“宫殿”,并想象出其中非常具体的布局,以及每个房间的样子。然后把这个“宫殿”当成存放其他记忆的“地方”,就像是建造出一个虚拟的记忆世界,在里面存储各种各样的真实记忆。当我们想象自己行走穿梭在这个虚拟的宫殿中时,就可以一边想着“我现在要把这个记忆放在这个地方”,一边把许多记忆留在里面。

“记忆宫殿”记忆术的原理就是,在记忆这个网络里建立起更多的链接,这样就把各种信息联系到一起了。有关联的链接越多,当我们需要时回忆起信息的速度就会越快。

在简单了解了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后,我们最后再稍微花一些时间了解一下该如何面对虚假记忆。虽然虚假记忆并不是真实的,但由于它的细节性很强,所以很难分辨。不过有几个判断原则,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第一,就是要知道我们的记忆是值得怀疑的,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记忆,即使他说得有理有据,也不能证明这些话就是真实的。

第二,就是当你对别人的描述有怀疑时,可以通过询问一些细节来进行确认,针对细节的发问可以打乱对方的节奏,方便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些漏洞。所以,如果你在谈话时有疑惑,不妨问一句:“可以多谈一些具体的情况吗?”

第三,就是要知道,重复的灌输和强化是记忆植入的关键,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总是不断地给你灌输重复的故事和事件,那么,你就应该注意了,他说的很有可能不是亲身经历的事情。

希望这些小技巧,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结语

以上就是《记忆错觉》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的记忆并不是完全靠谱的,经常会自己出现虚假记忆,甚至被强行制造出虚假记忆,只有通过记忆术,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弥补大脑记忆的缺陷,才不至于被记忆所骗。

心理学家丹尼尔·夏克特说:“只有在情节记忆、语义记忆作为基础的大脑系统功能正常时,我们才能辨认出世界中的不同物体,才能在时间过程中旅行,当这些遭到破坏时,我们拥有的只有记忆碎片,如果只有那些零星的或者不真实的记忆,那么一个人的生活也就失去意义。”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6487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

【编辑:金水冬至】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时间的秩序》|物理学家告诉你时间并不存在。

《天才的基因》|如何改良你的基因?

《大脑的故事》|成为“最强大脑”之前,需要给它什么综合刺激?

《习惯》(重发)|培养优秀习惯的最优策略是什么?

【经典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如何勇敢的去爱与被爱?

《学会学习》|立竿见影的“斋藤式”速效学习法。

《学习之道》|高效学习法重塑你的人生。

《看不见的大猩猩》|如何避免生活中的6大错觉。

《权力》|普通人在强权社会中的生存指南。

《教育心理学》|如何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学霸?

上次推送内容:

《何以中国》|中国何以成为今天的中国?

【严选好书】心态,是一个人最好的本钱。

《说话就是生产力》|如何提高说话能力?

【视频】《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会(四)|定义精英的两个词:“没有瑕疵”,“可持续”。

本次推送:

《记忆错觉》|如何避免产生记忆错觉?

【严选好书】能对自己下狠手,才叫厉害。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有个国家,是因为一个人忘记关门而覆灭的。

【视频】《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会(五)|合伙人的忠诚度由什么决定?抗挫败能力、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

下次推送:

《笛卡尔的错误》|如何理性应对情绪?

【中美关系】美国陷阱再现。对华为和TikTok而言,所谓的“大限”,未尝不是新的开端。

《社交红利2.0》|如何通过互联网,让产品实现即时引爆?

【视频】《把信送给加西亚》读书会(六)|要想企业上市,你得先学会忠诚。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